什么是成功的妈妈?养出有幸福能力、懂得爱和感恩的孩子,是“妈妈力”的证明,也是妈妈比较大的成就感。
儿童食育以食物为载体,在亲子互动中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。是妈妈送给孩子的珍贵礼物,滋养身心,让孩子收获源源不断的幸福;也是赋予妈妈智慧和力量的能量场,教会孩子感恩与爱,助妈妈收获真正的成功。
2021年12月19-22日,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家庭食育专委会联合家庭食育研究院、乡伴有家、洛阳市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共同举办家庭食育公益大讲堂第二期——儿童食育为妈妈加“力”活动。教会妈妈用一日三餐守护孩子身心健康,教会孩子感恩与爱,提升妈妈“力”。
下面这条短视频由家庭食育研究院岩院长和8位“家庭食育师妈妈”共同拍摄完成。她们身份经历不同,都拥有了健康可爱的孩子、幸福有爱的家庭和可以做一辈子的健康事业。
如果你也想成为拥有智慧和能量的妈妈,欢迎加入家庭食育师计划,和5000多位家庭食育师一起,用儿童食育为自己加“力”,用家庭食育为孩子未来加“力”!
缺乏智慧的爱,可能会成为伤害
天下妈妈,无不想把幸福“打包”送到孩子面前。但生活在物质极大充裕的时代,结伴而来的不一定是幸福,却可能是随处不在的儿童健康危机。
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数据显示,2020年全世界有2.28亿人因为儿童时期不健康饮食习惯患上糖尿病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儿童肥胖报告》提醒,如不采取有效干预,至2030年,0到7岁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;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数将增至4948万人……
令人震惊的数据背后,是“时代硬币”的另一面:食品工业与餐饮业高歌猛进,即食食品、加工食品、快餐食品、各种零食纷纷发出诱惑“邀请”;互联网步伐一日千里,网络外卖和外出就餐可“一键预订”“一键达成”……孩子缺乏辨别力,“妈妈力”如不能及时跟上,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
在妈妈缺乏正确应对的“推波助澜”下,被时代挟裹的不仅有孩子健康危机,还有千疮百孔的亲子关系。
中国式亲子关系的一大“尴尬”是,父母倾其所有,等孩子说声感谢,孩子却因为父母的处理不当或无心之举,等着一声“抱歉”。 看似“不合格的父母”和“不领情的孩子”间的博弈,折射的是亲子关系上的疏离,反映的是家庭教育失范和家庭食育欠缺。
从厨房出发,让孩子拥有持续幸福的能力
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幸福,或短暂或长远,持续不断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,而健康的身体和丰润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标配。无论健康的身体,还是丰润的灵魂,都可以从家庭厨房出发,一日三餐中“熔炼”。
健康身体源于健康饮食习惯,妈妈拿起锅铲,为孩子烹饪健康食物,培养孩子健康饮食习惯,是守护孩子身心健康的“法宝”,既有爱又有力。
乡伴团长、家庭食育师秦宝妈带孩子下厨料理食材
美国《儿科与青少年医学档案》杂志刊登研究指出,与家人共餐能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。他们吃果蔬更多,甜饮料和零食等摄入更少,并且居家饮食含有更多关键营养成分,如钙、铁和膳食纤维,有助减少肥胖发病风险。
《家庭医学档案》一项研究也显示,全家一起吃饭时,食物的含盐量和脂肪含量都会降低,孩子们接触苏打水和油炸食品很少,能够吃到更多水果和蔬菜。
人与食物的关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关系。通过食育,妈妈还可以教会孩子通过食物认识世界,感受自然之美、生活之美,内心不知不觉得到滋养和成长。
乡伴团长、家庭食育师思嘉带孩子感受四季变迁、草木荣华
当看到一颗萝卜从种子渐渐发芽,到绿茎开出鲜嫩花朵,再到萝卜挣扎着破土而出,可以让孩子体验四季流转,生命滋长;当双手触摸到未受农药化肥污染、富含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泥土,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神奇,土地宽厚;当在菜市场看到新鲜蔬果、人流涌动,可以让孩子洞察生活百态、人间烟火……
乡伴团长、家庭食育师秦宝妈带孩子走进超市认知蔬菜
食如其人。孩子吃进口的每一种食物、经历的一切,都会成为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。所谓母子母女一场,不过是不断目送他的背景渐行渐远。我们无法预知孩子未来经历如何,但通过食育,让他拥有健康的身体、良好的习惯、丰盈的心灵、完整的人格,就等于教会孩子创造和感知幸福,拥有持续幸福的能力。
回归餐桌,教会孩子感恩与爱
言教不如身教,身教不如境教。食育,着眼点在食物,落脚点在人心。妈妈以食物为“杠杆”展开的食育,是用无声的生活教育影响孩子,也是孕育爱的过程。
家庭食育研究院院长岩院长带孩子亲子阅读
与其一味盯着孩子学习成绩,苦口婆心告诫“为你好”,不如系上围裙,为孩子和家人准备每顿饭;加入家庭餐桌,共同吃好每一餐……这个过程中,饱含妈妈的用心和爱意,也浸润着一个孩子的安心与暖意。
与其教导孩子要孝敬,不如就餐时请老人先入座,给他们拿餐具盛饭,给老人夹健康菜肴。妈妈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,也在无声无息点燃着孩子内心温暖的“小火苗”。
与其在感叹“孩子不懂感恩”,不如抽出时间带孩子走进田间地头,认识蔬菜的根茎叶,了解蔬菜成长过程,亲自体验耕种和收获,知晓食物来之不易,进而懂得感恩大地的馈赠和父母的养育之情。
乡伴团长、家庭食育师葎葎带孩子走进自然
与其抱怨孩子缺乏自理能力,不如早早让她参与餐食制作,一起挑选食材、清洗蔬菜、计划膳食搭配。在参与中体验妈妈的勤劳付出,掌握食材选择智慧、积累厨房基本功,进而由厨房出发、由做饭入手,掌握更多生活和爱的能力。……
爱是一场能量守恒的轮回,得到过爱的人,更容易学会爱。最终,让妈妈和孩子走进彼此内心,将爱意长留于心。
乡伴团长、家庭食育师月亮姐姐和孩子的亲子时光
加入家庭食育师计划,收获爱的智慧和能量
妈妈的爱,有智慧才有力量,而“妈妈力”就是食育力。家庭食育师计划为妈妈们提升“食育力”打开了宽阔通道。
家庭食育师计划由家庭食育研究院联合乡伴有家共同发起,在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的指导下,通过家庭食育师的赋能培训体系把更多的家庭“掌勺人”培养成家庭食育师,做好一家之食、一家之育,推动全民健康。计划在3年内首先培育1万名家庭食育师。未来让中国至少100万家庭拥有家庭食育师,帮助更多的家庭收获健康和幸福,健康中国。
不用担心缺乏专业基础和人脉资源,每位妈妈都可以在家庭食育师计划“赋能培训体系”支撑下,收获爱的智慧与能量:
(1)开展家庭食育师基础课进行“岗前培训”。培训内容覆盖家庭食育的基础知识,学过就能掌握基本的家庭食育原则,掌握家庭常见健康问题的处理方法。
(2)颁发家庭食育师证书,支撑妈妈“持证创业”。通过家庭食育师基础课学习并考试通过,可获得由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颁发的家庭食育师证书。分享家庭食育知识,分享健康食材,获得持续收入。
(3)举办家庭食育师系列课程,助力持续成长。通过糖尿病等慢病干预、小儿推拿等儿童身体调理、中医食养基础知识等系列课程,助家庭食育师用专业技能守护家人健康。
此外,在家庭食育师社群中,还有家庭食育师导师实时提供专业答疑,助力家人健康难题解决;定期举办“食育行动”,通过“全家下厨”、“全家运动”等,共建家庭健康生活方式,拥抱健康有爱幸福生活。
心理学家阿德勒在《自卑与超越》中表示,我们终其一生,都在寻找两样东西,一样是归属感,一样是价值感。妈妈通过儿童食育和家庭食育,让孩子获得了健康能力、“被爱”的归属感,和“有能力爱人”的价值感,也就为孩子的未来,打开了更多可能。
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成长也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冒险,而是一家人共同踏上的探索。过程中,妈妈用智慧和爱陪伴,共同成长修行。就算有一天,妈妈的手会放开,孩子依然可以带着健康和爱从容前行,收获一路芬芳。